在刑事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自首的,会被法院从轻处罚,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。但,犯罪嫌疑人自首了,法院到底是如何判刑的,就是不少人不了解的事情了。对于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而言,如果了解自首后,法院到底会如何判刑的,会愈加主动投案自首的。
犯罪嫌疑人自首后,法院如何判刑?
依据《刑法》规定,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,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其中,犯罪较轻的,可以免除处罚。
这样来看,犯罪嫌疑人自首的,法院在判刑量刑时,是会从宽处罚的。
而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容易见到犯罪的量刑指导建议》的规定,对于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节,法院会综合考虑其自首的动机、时间、方法、罪行轻重、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与悔罪表现等状况,可以降低基准刑的40%以下;犯罪较轻的,可以降低基准刑的40%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。
当然了,犯罪嫌疑人恶意借助自首避免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。
那样什么情形算是自首呢?
1、遭到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手段前自动投案;
2、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;
3、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查、教育后,主动交代自己罪行;
4、曾向办案机关以外的单位、组织或者有关负责人投案;
5、曾委托别人代为投案或者以其他方法投案;
6、存在亲友将被告人送去投案的事实;
7、犯罪后主动报案,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,但没逃离现场,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;
8、明知别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,抓捕时无拒捕行为,供认犯罪事实的;
9、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,尚在一般性排查看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;
10、因特定违法行为被采取劳动教养、行政拘留、司法拘留、强制隔离戒毒等行政、司法强制手段期间,主动向实行机关交代尚未被学会的犯罪行为的。
最后,如果有亲友涉嫌犯罪的,最好劝其自首,争取法院从宽处罚,而且如果存在坦白、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、获得被害人谅解等状况的,仍可以继续获得从宽处罚,甚至免除处罚。假如心存顾虑的,也可以找个刑事辩护律师详细咨询后,再做处置。